第一百三十四章 观音陈妙善-《大唐之无敌天下》


    第(2/3)页

    反观小道士,也不知道他的师父袁天罡教了他什么神通,看着这样的女人不但没被吸引住,反而一脸戒备,好像对方是有毒的鲜花一样。

    观音的确是在救人,而且她救人的方法也的确神奇无比。只见一个,看起来面色蜡黄,眼光涣散,瘦得如皮包骨一般,明显已经是病入膏盲的病人躺在她的面前。她只是把纤纤玉手轻轻的放在这病人的额头上,也没见有什么别的动作,即见这个病人的蜡黄脸色慢慢的消逝,开始变得红润起来。很快,他的眼神即渐渐的有了神采,而露在外如枯皮一般的肌肤也慢慢的恢复了光泽,重新焕出了生机。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原本病入膏盲的病人就恢复了正常,生龙活虎般的站了起来,激动的向观音拜谢。

    如果说这一幕有可能是假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就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假的了。

    接下来的病人乃是一个伤者,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受伤的,肚子居然开了一个碗大的洞,不但血淋淋的,连肠子的冒了出来,拖在体外一晃一晃的。这种情况不但围观的百姓看得毛骨怵然,就连用门板抬着伤者进来的两人也是一脸不自然,不忍去看伤者的可怖伤口。

    至于翟玉香,早骇得闭上了眼睛,依偎在李玄霸的怀内不敢去看。

    受了这么重的伤还没有死已经是奇迹了,偏偏这个伤者的意识还是清醒的,不停的出痛苦的呻吟,让人听得也心中毛。

    就连紫阳真人见到这样的伤势,脸色也不由一变,显然,这样严重的伤他也治不了。

    不过观音却面无异样,仍然是一脸集切,没有半点畏怕的反应。只见她再次伸出纤纤玉手,轻柔的触在伤者的伤口上,奇迹立即就又出现了。

    伤者的伤口以肉眼可见的度快的愈合起来。先是肠子像是活了一样自己回到了伤者的肚子,接着碗口大的血淋淋的伤口不停的生长着,很快就长出了一层肌肉,覆盖住了伤者的肠子,接着,上面生出一层脂肪,再慢慢的生出一层皮肤。一切的情况都能以肉眼清楚的观察到。没过多久,碗口大的伤口就消失不见了。只见伤者的肚子皮咙,肉滑,一点都看不出曾经开了一个碗口般大的洞。要不是上面还有淡淡的血迹,只怕所有人都会以为刚才看到的是幻觉。

    等到伤者从门板又生龙活虎的爬了起来,脸上不再有痛苦的表情,而是一脸惊喜的向观音拜谢后,李玄霸即禁不住的鼓起掌来,对这个观音的精彩表现大为赞叹。。

    观音大概是知凶二二消凡经来到,再加卜治愈了刚才的伤者后,凡经没有里愕里症的病人了,大多数的都只是小毛病。于是观音就站了起来,以极亲切动听的声音对还围在三清观的洛阳百姓们道:“诸位乡亲们,妙善有重要的贵人要见,今天的善事就到此为止了。请你们都散了回去吧。如果此观的主人允许,明天妙善会继续为大家治病的!”

    也奇怪,观音这话一出口,聚挤在三清观的洛阳百姓们就好像接到了圣旨似的,很快就撤退了出去,不一会儿,整个三清观除了观音、紫阳真人和李玄霸等人外,就没有别的人了。

    这样的能耐,估计连紫阳老道士都办不到。由此可见,观音才来了短短的半日不到,在洛阳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比紫阳老道士更高的程度了。

    观音回过头来,静静的看了李玄霸半晌,然后才一脸亲切的问道:“这位一定是妙善等待的贵人李玄霸元了?”

    嗯,不但人好神通好,还比明玉人会做人。

    才第一次见面,就知道李玄霸并不喜欢“赵王殿下”这个称呼,因此就叫他“元”。偏偏明玉人就不识趣,只会“赵王殿下”前“赵王殿下。后的叫,听得李玄霸不爽之极,恨不能立即当众拔了她的裙子打她的**,强迫她叫自己“元。或是“夫君”!

    尽管明知这个观音未必会是善人,不过李玄霸却不想对她失礼,对喜玉香使了个眼色后,即笑呵呵的回礼道:“本王就是李玄霸,这位观音菩萨名叫妙善吗?本王该如何称呼你?难不成真的要称呼你观音菩萨?。

    只见观音微微一笑,说道:“观音菩萨只是妙善在教中的尊号罢了,元倒不必这样称呼妙善。如果元愿意,直呼妙善的名字就行”。

    “好吧!”李玄霸点了点头,直言道:“妙善,听说你是从天堑来的?你是天堑人吗?着你的样子不太像啊!”

    妙善说道:“元猜得没错。妙善的确不是天堑人。妙善姓陈,是中原人,祖籍正在洛阳,妙善也是在洛阳城出生的。只是妙善出生没多久,家中即遭受巨变,全家人除了母亲和妙善外都死去了,为了避祸,母亲就带着妙善就离开了洛阳,跟着一个西域商队去了天堑。说起来妙善这次还是第一次回家呢!”

    “哦,你原来是洛阳人啊,怪不得你刚才叫百姓们乡亲!”

    李玄霸心中好奇陈妙善的家当年到底生了什么事,不过陈妙善既然不说,他也不好问。反正看来陈妙善的年龄也不算太大,估计才二十五六左右,二十五年前在洛阳城的一个姓陈的家族生了巨变除了一对母女失踪外别的都死得干干净净,查一下应该能查得出来。何况。还有翟玉香在一旁呢!

    狸玉香刚才在李玄霸对她使了个眼色后,就不动声色的开启了“读心术。”很明显陈妙善并没有查觉翟玉香在用“读心术”读取她心中的秘密。如果她刚才不是在说谎的话,那她的来历翟玉香必能窥探到。

    “那么,妙善不远万里从天堑皿到洛阳,是归乡呢还是专程来见本王的?”李玄霸再次提问道。

    陈妙善回答道:“妙善本来是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家乡看看,并把母亲的骨灰送回家乡,与父亲尸骨安葬在一起。不过妙善的师尊得知妙善要回洛阳后,即交给了妙善一个任务,而这个任务跟元有关,因此妙善才来求见元”。

    “哦,你师尊给你的任务是什么呢?”

    “师尊现,中土虽然有佛法,但流传的大都是小乘佛法,而且当初流传到中土的佛经大都翻泽得不清不楚,佛经翻泽得不清不楚,就没几个人能真正的懂佛,因为不懂佛,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故中土的佛法有很多派别,但是大都没有真正的理解佛法,已经远远的偏离了佛法,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法。对于这种情况,师尊觉得不能听之任之。因此才派妙善来见元,并让妙善带来了几十部来自天堑的大乘佛法的经书。师尊希望妙善能够得到元的帮助,先在洛阳城找个地方安置下来,翻泽那几十部佛经,将大乘佛法传播到整个中土,结束在这之前佛法派别纷争的局面,让佛法能够得到统一,造福天下百姓,让他们能理解真正的佛法,明心见性,脱自我,得到解脱

    听了陈妙善这一翻言论。李玄霸当下不由诧异起来了,暗想从天堑带几十部大乘佛法的经书并翻泽这些经书不是玄类,也就是唐三藏干的事吗?怎么会让一个女人干了?而且这个女人还不是尼姑?

    忍不住的看了翟玉香一眼,见翟玉香不动声色的对他轻点了下头,表示陈妙善说的全是真话,没有撒谎后,李玄霸心中奇怪之下也不由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个。陈妙善不是为了道信老和尚的《通天经》而来,更对自己没什恶意就好。

    当下,李玄霸“呵呵”的笑道:“原来如此,妙善经此举真是大功德也,本王虽然一点都不懂佛,但也知道佛是教人向善的,因此本王对妙善要做的事情绝对会百分之百的支持。这样吧,你不用找地方了,直接跟本王去皇宫,本王让你自己挑选一个宫殿,然后慢慢的翻泽佛经好了,本王保证不会有人敢去打扰你!”

    李玄霸心想:如果这个陈妙善真的只是想翻泽来自天堑的佛经,向中土人传播大乘佛法的话,那自己最好把她争取过来。别的不说,坐,是她那一手能治愈他人的任何伤病的神通就对自己太有用处了。要是能够让她投向自己,日后就不怕自己身边会有谁得不治之症或是重伤了,绝对比“药王”孙思邈在身边还要保险百倍。更何况,这是一个不下于明玉人和萧后的大美人,要是自己能够得到她,,

    只是,李玄霸的念头还没有转完,就听到一声咳嗽和一声轻哼。

    咳嗽的是紫阳老道士,轻哼的自然是紫阳老道士的女弟子明玉人了。

    李玄霸回过头去,只见紫阳老道士一脸肃容的道:“元,可否还记得你曾经答应老道,要尊道教为国教的?”

    “本王记得啊,怎么了?”李玄霸一脸“不明白”的问道。

    看不出来李玄霸到底是真的不明白还是装着不明白,紫阳老道士不得不再次干咳了一声,说道:“元既蔡答应了老道要尊道教为国教,又岂能又答应帮妙善振兴佛门呢?何况,妙善背后代表的是通天教,那可不是一个正宗的佛门组织!”

    李玄霸还没有说话,就听陈妙善微微一笑道:“真人此言差矣,妙善背后可没什么通天教。所谓的通天教只是以讹传讹的误传,师尊因为修行的是《通天经》。这本《通天经》乃是天堑流传了数千年的密本,有机缘的人照之练习,就能够修炼出种种大神通。而师尊正是因为修行《通天经》,开启了前世和前前世的轮回记忆,现自己的前前世乃是释迦牟尼,因此才自称“通天如来佛祖”世人不明所以,听他自称“通天如来佛祖”又收了几百个佛门弟子,误以为他成立了某种教派组织,因此才有了“通天教,之说。实际上,师尊从来没有成立过什么“通天教”师尊是天堑那烂陀寺最正宗的佛徒,所创的法门叫做“真佛宗”所传的乃是最正宗的大乘佛法,并不是什么“通天教,?”

    陈妙善此语令李玄霸再次感到诧异,就是紫阳老道士也觉得意外,白眉皱了一下,没有再说话。

    李玄霸从翟玉香的表情再次得到陈妙善没说谎的信息后,即微微一笑,对紫阳老道士说道:“老道士,本王答应你尊道教为国教,就一定会遵守诺言。

    不过就算本王尊道教为国教,也没说要废除或抑制别的宗教思想。你应该知道本王是不认同汉武帝搞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一套的,本王喜欢的是百家争鸣。就算宗教思想也是如此。本王对宗教的态度是一信仰自由。也就是说,天下百姓愿意信仰什么宗教,都是他们的自由,只要其宗教组织不会利用宗教来祸害百姓,祸害天下,破坏国家制度的话,本王就放凭其自由,不反对也不干涉。因此,本王可以尊道教为国教,但绝对不会为了道教而罢黜其他的宗教思想!本王希望你们佛道能够共存,良性竞争倒是可以,但千万别搞什么互相攻击,甚至造成流血事件的恶性竞争,否则国法不容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