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回朝(二)-《戏天宝》


    第(2/3)页

    很顺利的,二十多万唐军混合在了一起之后,赵志立刻下了乱杀地命令,大队人马停都不停,绕着王城开始追杀了起来,突厥兵马摆开架势与唐军血拼了一会,忽然发现城门前已经没人了,兵士们没得将领吩咐就自顾自地冲了进去。接过一连十,十连百,半个时辰后,大半的突厥兵马居然都退进了城里,赵志下令只是厮杀城外地参与突厥兵马,没过一会,突厥兵马散地散死的死,一日之间,诡异的王城易主。突厥人再次进入了王城。不过他们的兵马已经只剩下七万余了。赵志自然得意非常,很是意气风发的吩咐着裴宽和郭子仪把部队分配好。依旧是西门南门重点,东门看守起来就好了。

    突厥人莫名其妙的被打进了城里,立马发觉不妥。首先就是对方二十万大军围住了王城,动都没的动,自己的骑兵精锐已经消耗殆尽,冲锋几乎就是送死了,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七万地突厥兵马面对突然的攻击根本没事件拿粮食,进了城里,忽然间又多了三万多张老弱妇孺的嘴巴,忽然就没饭吃了。

    赵志得意的道:“我这法子不用两天,里面的兵根本就没机会跟我们打,等三天后再进去,估计都是死人了,没饭吃,再牛的人也没办法守城。今天晚上,他们要肯定要冲锋,要么就是来抢劫咱们的粮食,大伙只要严加防范,对方自然就会送过来给咱们咬。”

    “赵大人真是运筹帷幄,这计策用的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吹完了牛,裴宽和郭子仪急忙就去安排了,赵志刚打算搂着哥舒云去散散心,运粮那边的队长送来了一封公文,上面只有短短几句话,书名是李林甫。

    赵志看了看公文,算了算时间,微微点头,迅速地来找到了被小甲和小乙看着的李隆基跟前,把信朝李隆基脸上一丢:“拿去看!”

    李隆基看赵志脸色不善,立刻打开信一看,失声叫道:“他终于造反了?”

    赵志冷脸道:“跟你说过四五次了,你都懒得搭理我,如今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李隆基待要争辩,却忍了下来。不再言语。

    赵志想了想道:“好在现在突厥这里三两日内就能得胜,赶回去,估计还来得及。”

    李隆基神色一欢喜,终于道:“他既然造反在先,我们也只好全力镇压了。赵志你既然如此会带兵打仗,应该会帮亨儿的哦。”

    赵志冷笑:“我不帮谁。我从来都是为了自己做事。”说罢道:“既然如此了,你能否跟我说说,为何你们要如此容忍那恬王?”

    李隆基看了看赵志,长叹道:“这个事情也是先祖遗训,大意就是先祖的把柄在他手中,先祖得江山,也全赖当年的他祖上大力支持,且许下了半壁江山的诺言,不过后来先祖并没有给出这半壁江山。而是给了他们一个恬王的封号和免死金牌,三代免死。”

    赵志皱眉道:“还有这么回事?当年的江山不是尉迟敬德啊,李靖啊这些人打下来的么?”

    “打江山。除去有人,还有有钱啊。赵志,你心思活泛地很,回去后,一定要帮帮亨儿。”李隆基似乎是想起一些事情,一脸菜色,不打算再说。

    赵志回身过了外面,一脸阴霾,李隆基最近对自己那是什么话都没。自己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什么人才能适应这种落差?除非是假装了。

    回了营帐,赵志叫了壶酒,一边跟哥舒云喝酒,一边思索着怎么处理李隆基地问题。喝了没几杯,郭子仪兴冲冲的走了过来:“大人,咱们再赌赌好不好?”

    赵志笑道:“你命都是我地了,你拿什么跟我赌?”

    郭子仪笑道:“上回是意外,这回我赌突厥兵马晚上不来。”

    赵志笑道:“我不跟你赌这个。咱们来赌个大的,你说我会不会杀李隆基?”

    郭子仪一听,登时大惊:“杀陛下?赵,赵大人,这个想都不能想的,灭门之罪啊。”

    赵志冷笑:“君王若是仁德,英明,我自然不会做什么,可是你看这种渐渐腐朽昏庸地皇帝。倒不如趁早杀了。日后国家也少受点孽。”

    郭子仪自然不同意赵志的说法:“无论陛下如何,我们身为臣子的也只有尽力规劝。成仁成德。赵大人若是作了那种事情,必然会为天下所不齿。”

    赵志冷笑;“你以为我会在意别人说什么么?”

    郭子仪微微一呆,立刻道:“大人若是真作出了那种事,我郭子仪第一个动手杀你!”

    赵志不屑的道:“你杀我?你命是我的,你来杀我?”

    郭子仪微微一楞,低声道:“原来大人一早已经对陛下图谋不轨了,既然如此,我郭子仪现在就自刎在你面前!”说着,立刻拔出腰间的佩剑来。

    赵志哈哈大笑:“算了算了,我不杀,成了吧。”

    郭子仪欢喜道:“当真?”

    赵志笑道:“我不杀他,他回了长安,肯定是要杀我的。”

    郭子仪道:“大人放心,大人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朝廷江山社稷,陛下若是要杀你,那我第一个死谏陛下。”

    赵志苦笑摇头,此事就此搁下了。

    好在没打赌。

    赵志自认为很简单的逻辑问题却没在当夜得到解答,第二日一早,突厥兵马就给出了答案——突厥人愿意投降了!!!!!

    投降这事情让赵志欢喜的很,不过借下来种种麻烦地事情一一的出来,首先就是七万突厥兵马如何安置的问题,裴宽是建议缴械后放了,可是赵志还是认为不妥,又不是拿着ak47地时代收缴兵器就可以了,与其那样,倒不如大方点直接放了就好了。

    最后没办法,赵志问了问李隆基,李隆基道:“当年我太宗皇帝与接力可汗在渭水桥上击掌。保住了大唐几十年的安宁,突厥人极重信誉,不如就依照当年一样吧。”

    赵志哈哈大笑:“如今的可汗又不是正牌货,你跟个假可汗击掌,事后人家翻脸怎么办?”

    李隆基摇头道:“突厥人重诺胜过自己性命,不会的。”

    赵志也懒得再说了。反正此次突厥元气大伤,没个几十年的确无法恢复,而且现在大唐内乱严重地很,急着回去呢,也就随便裴宽和李隆基怎么折腾了。

    最后定下来的决议是,突厥半数大臣和这个可汗一同随唐军押解回长安,所有兵马立刻散开,以后突厥不得留超过五万的兵马。至于赋税什么的,等回长安再说了。不过这些也都是说说而已。赵志反正一概不管。突厥人得了赵志地回应之后,没怎么还价就答应了,不过唯一就是突厥那边的可汗说是昨日混战中不见了。无法去长安。赵志对这种回答很是不爽,立刻发动了一次攻城,接过突厥人无法,只得推出了那叫龇加地可汗,打开城门投降。

    赵志没打算弄什么受降仪式,于是把李隆基推了出来,接了龇加递上来的金刀,算就是受降了,当日。赵志立刻吩咐起身开拔回长安,本次征突厥之战,三十万大军回来时只有十八万,历时两月,杀敌十余万人,攻陷对方王城,俘获对方首脑,算是大胜了,而且自古一来与异族之战。多历时数年,双方拼国力,最后拖的两败俱伤,惨胜。如此只有短短两月的战斗,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第(2/3)页